最新目录

劳动教育的现代价值诉求(2)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开掘劳动教育的智力价值 传统意义上,在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有着它的时代背景,比如特别突出针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劳动教育;特别

三、开掘劳动教育的智力价值

传统意义上,在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有着它的时代背景,比如特别突出针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劳动教育;特别针对传统文化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思想等。在提法和实践中,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偏差和教训。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劳动教育观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特别是需要结合当今世界教育科技发展的前沿,以体脑有机结合树立全面的新劳动教育观。因此,开掘劳动教育的智力价值,树立全面完整的劳动教育观念,推进“劳动育智”而不是“考试等于智育”“竞赛等于智育”的“劳动智育观”是新劳动教育观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比如,挖掘劳动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尤其是需要发掘劳动实践中的自我教育功能;需要关注劳动教育中人的智能的开发,特别是需要关注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劳动新形态与人的智能开发;在劳动实践中,促进人的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的职业体验日中的职业伦理教育、感恩教育等都是这方面有益的探索。当然,新劳动教育,尤其需要结合现代新工科的发展趋势进行。诸如:项目化学习、游学、问题解决、跨学科、财商等课程开发实践,拓展劳动教育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空间,在高选择性的、综合性的课程学习中实现每个人的充分均衡的发展。当前,乡村教育振兴过程中,一些乡村学校在开发教育资源,发挥农业科技和生产劳动在中小学学生培养中的教育功能所做的努力,就是开发劳动教育的智力价值的很好探索。这方面的探索,至少在教育意义上,是实现城乡融合、产能融合的一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乡村教育之路。

四、阐释劳动教育的文化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在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发展,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提高,薄弱处应该说是劳动教育。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也在广大中小学的办学实践中得到很大的重视,但在劳动意识教育、劳动能力教育以及劳动自觉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探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在劳动教育的文化寻根意义上进行有力突破。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已经揭示了劳动在创造人以及劳动在实现人类解放中的巨大作用。但是,结合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本理论创新意义上,实现本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还有很大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需要批判传统文化中鄙视劳动的文化糟粕,也需要大力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劳动教育的有机契合,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劳动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第一,以天下观念丰富劳动教育。现代劳动教育首先在于唤起人的自然回归意识,克服在近代工业社会形成的主客思维下的征服自然、奴役自然、疏离自然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一种以回归自然为旨趣的现代劳动教育价值,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劳动教育在回归自然的意义上具有克服异化的价值。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特别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发展境界,都需要有着一定的载体予以接通当代人的生活世界。劳动教育作为一种体验中华民族情怀,养成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诸多关系中,通过劳动为中介,达于合一之境界,的确有着可以发掘和探索的空间。课本与生活的有机关联中,体育中的民间游戏、美术课中借助于民间艺术反映劳动人民的“天趣”以及经典国画大师、文学作品等中所渗透的对自然、人生、艺术等的意境表达,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文化源起,劳动与自然、劳动与人生、劳动与工匠精神、劳动与创造等都是一种值得发掘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财富。在这个意义上,发挥劳动实践作为“中介”与现象学的“居间”互补作用,不妨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有益尝试。第二,以家训家风润泽劳动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是家教传统,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中被普遍重视。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教育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功利主义应试训练的强化,导致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意识被弱化,孩子居于家庭中心,只管学习,个人劳动锻炼被严重忽视,甚至把做“家务活”当作“人下人”来看待,劳动教育缺少了家庭教育这“半边天”,剩下的学校这“半边天”,只能沦落为“意思意思”或“做做样子”,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从教育学意义上来分析原因,是忽视了劳动在人的自我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劳动中的角色教育价值、个人责任教育价值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当前,很多中小学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功能,但如果缺少深刻的认识,做起来就变得“应付”“牵强”,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处于配合的地位,而不是实行劳动教育的主体,实效性低、缺少文化机制的劳动教育,容易导致“作秀式”的劳动教育。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家训家风的重塑和回归有机结合,是一个引导家庭教育走向健康和睦的好抓手,劳动教育只有回归民风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日常性的习惯时,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生活中,走进每个人的心田里。第三,以和谐理念涵养劳动教育。作为与“消灭利益差别”“消灭三大差别”不同的价值诉求,现代劳动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包容性的差异教育。从“差别消灭论”到“包容性的差异发展论”是新劳动教育需要的和谐理念,也是和谐理念在劳动教育中得以落实的基本原则。这种和谐理念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实现的是关系和谐。这种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身心和谐,只有在体脑有机结合而不是分离的情况下,个人的身心才能达于和谐。第二层次是利益和谐。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改造自然的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现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是主体性的劳动教育观,独立、尊重、平等是劳动教育内含着的调节利益关系的基本标准,而契约如同劳动合同,则更加渗透着现代民主的思想,为此,只有将劳动教育定位在关系和谐意义上的利益和谐的实现,才是走进现代劳动教育观的前提。为此,基于关系和谐与利益和谐统摄下的诸如位置和谐、角色和谐、分工和谐等,才能多位一体地揭示出现代劳动教育应有的和谐底蕴。因为,只有在劳动实践中,在反思性的克服异化中,才能实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的关系和谐;只有在劳动实践中,在反思性的克服职业差别中,才能实现各归其位、各安其道的职业伦理素养提高中的位置和谐;只有在利益差别与差异的充分实现与均衡协调之中,才能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公平原则,进而达到利益和谐。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沟通是传统与现代和谐相生的另一要义。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fjwgyxyxb.cn/qikandaodu/2021/0321/568.html



上一篇:解放叙事的历史开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三重
下一篇:欢乐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艰难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投稿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版面费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