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高端论坛上海圆桌(6)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虽不断遭受抨击和诟病,但理论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加深对文学理解上所发挥的作用仍不容忽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理论热潮的消退并不代表理论的消亡。虽

虽不断遭受抨击和诟病,但理论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加深对文学理解上所发挥的作用仍不容忽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理论热潮的消退并不代表理论的消亡。虽然理论失去了上世纪80年代的显赫地位,但是理论就像文学一样,永远不会死亡,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问题的理论思考。理论经过长时间的繁荣,已经在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当代批评话语的一部分。

目前理论课程在美国高校开设的门数虽有所减少,但像“当代文学理论”、“文学和文化研究导论”和“批评阅读导论”等课程仍是许多高校人文学院本科层面的重要课程,在研究生层面理论课程开得更多些。当前美国高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本科生阶段纯理论课程逐渐减少,结合作品阐释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增多,过去那种从一个理论流派讲到另一个理论流派的教学方法正逐渐被运用理论分析具体作品的方式所取代。有的课程看上去不是理论课程,却也离不开理论。总之美国高校的理论教学从80年代的鼎盛时期到现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要充分注意到造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且不可人云亦云被误导,同时也要从变化中悟出些道理,用来改进和推动我们的理论教学。

美国的南方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于20世纪30年代迎来了鼎盛时期“南方文艺复兴”,其奇特的文风和强烈的历史感、南方意识、家庭观念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从20世纪下半叶之后,南方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批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当代南方文学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南方文学虽然传统影响仍依稀可辨,但它似乎已走出了历史的阴影,不再沉溺于反思奴隶制和内战带来的后果,而是将观察焦点对准了当代南方社会所发生的无序和碰撞,以后现代时期的质疑、叛逆精神向曾被视为神圣崇高的价值观念显示了冷漠和不敬,对其所构筑的“南方神话”进行了颠覆。南方文学原有的特色在消退,即时化、浅表化、娱乐化正在演进成其核心价值和主要表征,充分体现了时代变迁对文学强大的辐射和重塑功能。当今美国南方文学对“南方文艺复兴”所奉行的传统与价值观的背离主要呈如下五种体现。

首先是历史意识的解构。历史性是“南方文艺复兴”的标志特征之一,历史是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链条,它给人以启迪、知识与力量。但当代南方作家不约而同地对历史进行了颠覆。历史被抽取曾经拥有的指导和象征价值,时间的连续性和历史的真实性都受到质疑。第二是地方情结的消散。“南方文艺复兴”具有浓重的乡土意识,土地在这一时期的作家看来具有双重含义,既是养育他们的故土,又是其精神家园,给予其强烈的归属感和身份界定。而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地域的界限渐趋模糊,因此当代的南方文学出现了明显的离心倾向,一些作家走出南方去别处生活,寻找新的创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离心、思想的裂变,南方变成了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不再具有梦牵魂萦的心灵牵挂。第三是家庭的进一步衰落和解体。家庭是“南方文学复兴”众多作品叙事的起点、中心。而在当代南方作家笔下的家庭形式变得支离破碎,形同虚设。家庭对于成员意味着慢性的精神折磨、煎熬,成员相互之间形同陌路,在想方设法冲出围城的羁绊,心中积郁着难以名状的凄凉。第四是作家阶级格局的更替。当今南方文学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文坛在后现代时期的话语权拥有者阶级格局的更替。一批劳动者出生的南方作家与他们“南方文艺复兴”的文学前辈的阶级身份、立场存在显著差异,促使他们获得话语权之后,从自己的阶级视角发出声音,勾画出了他们视野中的南方生活场景,以他们阶级的历史经历以及对南方生活的理解对被“南方文艺复兴”打造的“南方神话”进行了颠覆。第五是性别意识的觉醒。当代的一批南方女性作家强烈意识到女性在过去“南方神话”中被固定在传统的社会、家庭角色中所遭受的不公和被剥削利用,因而在作品中着力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和揭露。

当今的南方文学在从“南方文艺复兴”及以前的种植园、乡下、小镇话语朝城市、商品消费的叙事转型。南方文学的未来大概有两种主要可能:在新的特征中奋起,或在继续的同化中消解。南方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学底蕴和潜力,它如果能抓住机遇,在时代的变革中成功地实现转型,浴火重生,确立新的地域特色,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与此同时,南方文学现在面对的为一个强劲的、似乎难以战胜的对手,是横扫各个领域的一体化趋势。该趋势为南方文学实现自己的前景设置了巨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它酿制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期望行走在大同小异的场景里,却遵循着截然不同的思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南方文学另一个可能的命运是,在时代变迁的汹涌浪潮的冲刷下,原有特征进一步淡化,直至最终悄无声息地与美国其他地方的文学趋同融合。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fjwgyxyxb.cn/qikandaodu/2021/0111/447.html



上一篇:山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学
下一篇:官场称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投稿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版面费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